首页

狗奴丈夫

时间:2024-07-09 05:59:43 作者:【文化评析】传承文化基因 塑造“数智新江南” 浏览量:95251

  【文化评析】

  作者:傅蓉蓉(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教授)

  近日,作为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AI+文创”发展论坛系列活动之一,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开设了以“江南造物”为主题的生成式设计工作坊,探究在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今天,具有显著江南特质的文化基因如何得到数字赋能、焕发新生。

  作为文化繁荣、经济活跃的区域,江南,从来不是一个单纯的地理名词,它是一种文化印象,也是一种生活形态。它是温婉的,烟波画船意朦胧,西子湖畔惹人醉。它是雄健的,雨花台上埋忠骨,红船启航尽扬帆。2024年第8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明确提出“要加强对国粹传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支持和扶持”,指明了地域文化传承创新对于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重大意义。

  数字技术在赋能江南文化设计创新、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方面催生了一系列蝶变。480年前,吴中才子文徵明(号衡山)亲手为好友王献臣种植了一株紫藤,雅称“文藤”,被视为苏州博物馆里“活的文物”。苏博以“文藤的种子”为核心开发了系列文创产品,如刻上“衡山”印章的透明皂、紫藤胸针等,并设计出“文藤仙子”IP形象。文创衍生品让这株苏州古树名木声名远播,2021年作为苏州博物馆选送的3件文物之一登上《国家宝藏》节目,被赋予了江南文脉传承的象征意义。首部世界非遗虚拟现实(VR)纪录片《昆曲涅槃》通过VR技术再现江南场景,在呈现昆曲词秀调雅、婉转优美艺术特点的同时,融合书法、园林等形式,营造自然雅致、儒雅潇洒的江南风情,创新的视觉体验让更多年轻人对昆曲产生兴趣,更激发出年轻人亲身感受江南别样风光的想法,进而推动文旅经济发展。这些成功的尝试表明,数字技术与文化结合,可以开辟更为广阔的应用场景。

  数字化手段也创造出多种文化体验、教育形式,助力江南文化入脑、入情传播。例如,获得文化和旅游部数字化创新示范“十佳案例”的沉浸式戏曲《黛玉葬花》就利用扩展现实(XR)技术将虚拟的越剧表演与真实的舞台装置有机结合,让观众获得了徜徉于大观园中声随影动、心动神驰的观演体验。全网总点击量超10亿的国产原创动画——《中国唱诗班》包含《元日》《相思》等6部动画,以计算机模拟国画风格,在细节上尽可能还原出江南特有的人文韵致,不仅让小朋友爱上了学古诗,而且被年轻群体称赞为“国漫的正确打开方式”。这些形式不仅让区域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也让优质文化资源活起来、火起来,推动长三角创意产业走上内涵深化整合、外延融合带动的发展新路。

  开辟多样化渠道,让数字技术与文化实现双向贯通。例如,构建世界级非遗缂丝的数字基因库,对包含丰富图像信息的缂丝技艺进行深度解析,形成造型、色彩、材料以及语义元素数据集。基因库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结合,融合模型算法、符号学等理论与方法,训练基于特定文化的垂类大模型,为文创产品设计提供灵感和设计流程。又如,在高校开设灵活多样的科普教育体验营,通过江南文化的内容传播和沉浸式体验,让学生在理解文化的基础上借助生成式设计工具开展创作,培养建立跨界思维,推动人工智能与文化传承共同发展。此外,借助江南非遗文化科普短视频、PIM(沉浸式元宇宙)虚拟现实博物馆、虚拟数字产品设计、历史街区数字孪生等方式,我们不仅能以江南文化之美吸引年轻人,也可生动展现江南文化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伴随数字技术突飞猛进式发展,江南文化将深厚底蕴与创新开拓能力紧密结合,为中华文化繁荣发展打造出一方绝佳的资源库。“数智新江南”也将为数字技术赋能地域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生产与传播提供可资借鉴经验,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讲好中国故事。

  《光明日报》(2024年07月08日 02版)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传承地方历史文化 重庆办历史文化系列主题展

毛宁:我们重视二十国集团的作用,中方将派团出席近期将要举行的二十国集团外长会。具体参会情况,我们会适时发布消息。我们也期待这次会议为推动二十国集团进一步凝聚共识、加强团结合作发挥积极作用。(完)

一群随苏翊鸣踏上雪板的“娃娃兵”

此外,在自贸试验区探索实施更加便利的外籍人才停居留政策,通过信息共享减免签证申办证明材料。开通出境游学应试“绿色通道”,集中办理校方组织的出境游学、应试,办证时限压缩至4个工作日;为学生提供寒暑假“免预约、优先办”服务,办证时限压缩至4个工作日。同时,加强海外利益保护,全力维护在外企业项目和人员机构安全。

中秋国庆假期 重庆千年古镇磁器口游人如织

继工信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后,北京、深圳、上海先后发布产业支持政策。北京设立了100亿元规模的机器人产业基金,上海计划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形机器人产业高地,建设“大模型+人形机器人”协同创新平台,深圳则是借助《深圳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应用行动方案(2023—2024年)》,提出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优势,开展人形机器人规模化应用。

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印发《2024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

还有计划安排上的挑战,嫦娥六号任务正式开始是在2022年8月,到2024年5月3日执行任务大概只有一年半时间,工程中还增加了国际载荷和中继星,中继星要从头开始研制,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中继星不是只针对嫦娥六号任务的,是针对后续任务的“百家星”,所以要不断开展前沿性研究,不断适应嫦娥六号的需要和后续发展的需要,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开展,挑战性很强。

传统民俗活动“出圈” 催热福建旅游市场

梅州11月5日电(记者 王坚)东山健康·2023梅州马拉松赛5日在“世界客都”广东梅州鸣枪开跑,来自全球12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万名选手参赛。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